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与中关园社区党支部共建开展“两学一做”党日活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2-05
12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与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党支部在中关园社区市民学校共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北京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科督导组组长郭瑛、秘书张天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卉、团委书记占子玉,中关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利文、居委会主任王静,以及双方党支部的党员、居民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20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汪卓群主持。
活动现场
王杰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将十八大以来相继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推向基层的重要举措。基层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共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响应中央号召、符合中央精神的创新做法。他认为,环境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把环境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绿色实践,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他强调,“两学一做”的核心内涵与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念一脉相承,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学习最终要落到实际行动,既要学好,更要做好。王杰最后希望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要联合起来,紧紧围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校园、社区乃至整个环境。
王杰致辞
接着刘卉老师代表环境学院党委向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科督导组汇报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与燕园街道共建的成果。今年5月起,学院党委响应中央和学校的号召,按照学校“两学一做”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学院特点和工作实际,专门成立“两学一做”工作小组,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从学院党委到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与党建活动,提升了全院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合格党员意识。此外,学院党委自2012年起与燕园街道党工委开展生态文明基地共建项目,项目依托北京大学资源支撑和独特的区域优势,以提升燕园地区文化文明、生态文明为目标,通过聘任环境专业学生为居委会助理、举办百场生态文明讲座等特色机制,拓宽党建途径,创新党建形式,提升党建水平,取得丰硕成果。
刘卉发言
随后,汪卓群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为题汇报了支部的党建工作成果。2015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为导向,从“深入学习、凝聚共识”、“高扬理想、砥砺党性”、“绿色实践、志愿奉献”、“内促和谐、凝心聚力”四个方面,践行务实创新理念、发挥环境专业特色、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党性修养锤炼、彰显党员宗旨意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动员组织支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
本次活动还为到场的支部党员和居民朋友设置了寓教于乐的互动学习环节。在“党章党规知识有奖竞答”环节中,将党章党规的知识融入情景题中,让大家进行是非判断,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加强了党员们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在“环保微课堂”环节中,2016级博士生杨新平为大家普及了雾霾的概念、成因、危害、治理等环保知识,将专业所学用于服务居民朋友。在“变废为宝时尚秀”环节中,2016级硕士生陈乾坤现场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废品再利用技术和创意作品,对居民进行生动活泼的绿色低碳实践教育。在“学楷模,做先锋”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环节中,学院师生与社区居民抄录党章与系列讲话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展出,将学习成果与文艺修养相结合,牢固树立党员先锋模范意识。
杨新平博士讲解雾霾知识
互动学习环节过后,王利文老师就燕园街道生态文明共建基地近4年的运行情况作了简要汇报。自2012年以来,燕园街道共聘请了30余名优秀的环境学院硕博研究生担任街道居民民政科、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他们在生态文明共建基地专业顾问老师的指导下,把他们的所学很好地运用到社区实践工作中,为辖区环境建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接下来,街道、社区将继续加强与环境学院的合作,将生态文明共建基地项目延续下去,一方面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有所实践,另一方面,也希望给社区环境建设带来更多的惊喜。
郭瑛发言
最后,郭瑛老师总结指出,本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共建活动很丰富、很接地气,既科普了环境保护知识,也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展现了环境学院优良的党建工作传统。学生党支部充分利用环境专业知识为基层群众服务,体现了对“两学一做”内涵的准确理解。她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于党的建设,其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党中央也在这个过程中率先垂范,基层党组织更要按照中央部署,认真贯彻落实。
(供稿人:燕园街道居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