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燕园街道办事处!

社会心理能力建设讲座为燕园街道社区工作者减压赋能

自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燕园街道全体社区工作者无所畏惧、奋勇当先、日夜坚守,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和守护居民安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以及复杂的工作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燕园街道全体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根据上级要求切实关爱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缓解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工作压力,帮助全体居干和社工以更加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2022年3月11日下午,由燕园街道主办、北京大学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燕园街道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举办“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讲座。燕园街道机关干部和全体社区工作者聆听了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社区工作者工作情境介绍;二是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现实解读;三是社会心理能力建设含义阐释,以及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方向和可能途径的分析与探讨。

讲座伊始,刘能教授首先深刻阐述了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讲座中,他强调,社会心理能力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者们长期接触民生百态,经常为负面事件所影响,为负面情绪所困扰,一方面亟需提升自己对他人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应对等能力,能够借助专业技巧和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从自身出发,在面临压力越来越大的工作情境下,做好社会心理疏解和社会心理保健,稳定良好心态,不断增强自身心理韧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特别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何有效做好“助人”和“自助”,提升自身与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素质,做好压力情绪管理,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与调节,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是广大社区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精彩、理论知识专业前沿、现实案例鲜活生动,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刘能教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答疑的互动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燕园街道主管领导对刘能教授在疫情期间拨冗支持并进行如此高水平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分享了自己在聆听过程中的学习记录与感受,同时表示希望所有社区工作人员能将所学付诸于实践,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与乐观心态,参与到与居民的良性互动与社区治理工作中去。

此次社会心理能力建设讲座,为街道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搭建了一个互动服务的平台,社区工作者们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社会工作心理辅导与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压力,提升了压力自我调适、情绪管理和社会心理服务能力。社工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希望能再听到此类课程。

后附主讲人简介与部分社区工作者学习心得节选

一、主讲人简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2年南开大学社会学本科毕业,1995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群体性事件、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都市社会问题/都市空间利用、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青少年研究、社会学定量研究/问卷调查和指数设计、公共政策和绩效评估等。著有《等级制和社会网络视野下的乡镇行政:北镇的个案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公益项目评估: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暨朗讯班总体绩效评估》(文汇出版社,2004),译有《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二、部分社区工作者学习心得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处理纷繁复杂社区事务,要面对不同价值观的人群,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或感受,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调适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承泽园 李文慧

在此次课程中,可以说受益匪浅。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每天面对着居民的各种矛盾纠纷,疏解心理压力是必不可少的。刘能老师从社会基层普遍的心理现状讲解分析,让我了解了基层社会及社区工作者的特点,同时,也为我们分析了原生家庭产生的心理影响以及特殊人群的不同心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刘能老师还专门讲解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的心理进行自助,抑制负面心理暗示引入正面积极心理暗示,适当地减慢自己的工作节奏,给自己一个心灵休息的时间,才能更好的面对工作。

——承泽园社区 魏燕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要拥有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听了刘能教授的讲座,使我了解到在助人自助的同时,提升自身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社会心理能力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种种不理解,甚至有人把对社会、工作以及周围人的不满通通发泄在我们身上,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紧接着就会造成我们对自身的否定与不自信。通过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列举的各种案例,让我了解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面对生活以及工作压力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学会自我调节,这样才能更好地的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

                                                                ——承泽园 邱博

刘能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课程:社会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通过这次课程,我了解了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含义,学习了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方向和可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像疫情,地震,火灾等等,遇到这些险情,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要能尽快解决各种问题,安置好居民,安抚他们的情绪,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建设社区心理救助系统等等。在做好助人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自助,对自己好一点,有时候也可策略性地降低自我目标和期待,暂时改变工作节奏,适当休假等等。在抗击疫情的辛苦工作下,这节课程及时的缓解了社工的工作压力,使我们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承泽园 徐海兰

“你有没有文化,看不看新闻,您老人家一句话就凭空把我关在家里啊,把你的证据拿出来,否则我不会配合!”忍住眼泪,转过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拿起电话继续进行数据核查。走在21:30的空旷马路上,旁边传来外卖小哥音乐: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想想远方的父母和亲人、看看自己在疫情常态下的忙碌,一阵阵心酸。直到刘能老师讲座开讲:策略性地降低自我目标和期待、坚守理想、三十而立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豁然开朗,是啊,是希望、是理想,每天与北大退休教职工一起生活,亦师亦友,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蔚秀园 孔鸿玲

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准备,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通过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课,使我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有初浅的认识。使我了解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有人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我们身上,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通过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列举的各种案例,让我了解了在面对挫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不要选择自寻烦恼。保持好心情,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

——蔚秀园社区 陈倩

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中,社区工作者成为了建设的主体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的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社区工作者的心理素养则在较深层面上影响和决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疫情常态化的现实背景下,很多的一线社会工作者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从街道管理层到社区工作者自身再到社区居民,都在呼吁关注一线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结合此次讲座的内容,我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三条构建和提高社区工作者心理素养的途径:首先是建立心理素养评估体系,其次是开展团队心理辅导,最后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校内社区 李金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老师从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含义、方向、途径及社会心理实现的理想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作为学员的我受益匪浅。我深知在当下新时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的我更应当要多多学习相关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能力建设技巧,更好地为社区广大居民服务。

                                                        ——校内社区 闫露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能教授在课上对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境遇进行了分析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总结了基层社会的特点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特点;讲明社区工作者心理建设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社区工作者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社区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对其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合格的社区工作者只有简单的工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坚实成熟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内社区 何娟娟

社会心理能力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疫情形势严峻,各社区除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社区工作者如何做好自身应激管理,合理疏解负面情绪,加强心理能力建设,提高抗压能力,做到良好的工作适应与生活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的这场《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专题讲座为街道全体社区工作者送来了“及时雨”。他用丰富的理论、鲜活的案例和开拓的思维带领着社区工作者在心理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度学习与指导。通过培训,大家在培植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还有利于今后在各自岗位上协同专业人员为居民做好相关心理支持与服务。

——校内社区 王长慧

中国当代社会的心理现实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工作能力,能应对处理各种繁琐重要的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变迁速度很快每个人都需要心理上的调适。社会心理能力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面对的目标人群日益多样化,他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也很大,很多都面临独特的社会心理危机,社区工作者面临压力越来越大的工作情境,也使得本身都有社会心理疏解和社会心理保健的需求。

因此像这样全方面的培训,对我们社区工作者益处良多,让我们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完善自己。不断开拓进取,为群众排忧解难。

——燕北园社区 赵玉莹

刘能老师的“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这一主题讲座让我对社区工作者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方向和可能途径有更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社区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人打交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冲突,如何在做好如何居民矛盾调整的同时做好社区工作者自身的心理能力建设,是顺利开展社区工作的基础。消除心理压力的关键在于对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而且这是一个相当简单易行的过程,一旦意识到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可向所信任的朋友或所尊重的长者寻求帮助,找寻引发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亦或者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果让的生活事件主次分明,如分成“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和“不必做的”,并以一定的准则行事,就可以从压抑的心境中解脱。

在面对不良情绪和压力的时候,每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自我情绪和压力的调节,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豁达的身心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去努力奋斗更加美好的生活。

——燕北园社区 田越

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使命,是保障广大基层群众的生命安全。复杂的环境、多元的诉求和巨大的压力给社区工作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极大的压力。经过本次学习,我认为"缓解社区工作者的防疫工作压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和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从家庭和个人两方面入手,重点关注和保障社会工作者的生理和尊重需求;

2.加强社会工作者心理学知识培训,掌握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形成"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助"。

3.加强社会工作者应激反应和恐慌处理。疫情是重大的社会性灾难,社会工作者长期处于灾难第一线,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培养和需求关注,增强工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建设。

——燕东园 焦玉珍

有幸聆听了刘能教授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培训课程,第一次让我从理论层面上真正的重视社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作为基层社工,我们的工作量陡增,工作压力也成倍增长,正常工作生活下始终绷着一根弦,不敢放松。刘教授的课程真正关注到我们基层社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理论讲述深入浅出,让我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从事自己热爱的社工工作。

——燕东园社区 陈翠娟

刘能老师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的培训中提到,社区工作面对的人群日益多样化,每个居民的社会心理水平差异也很大,我认为,能够有效的开展社区工作,良好的和居民沟通,不仅要储备丰厚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还需要具备坚实成熟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所以拥有坚定的心理素质是一名合格社区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不仅能够合理控制自身情绪,也能在面对不同人群时,调整好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

                                                              ——燕东园 马宁

刘能教授针对社区工作者都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特点,简化对概念性的内容讲述,开始就讲述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特点,非常接地气和准确,一下子拉近了专业讲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心理距离。刘教授还将社区居民按年代特点细分为六代人,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够入心入脑,社区工作者在处理居民业务中可以结合刘老师教授的内容,分析居民不同的特点,会让社区工作更有效,并且显得社区工作者更加专业。

                                              ——中关园 王静

3.11日认真听了北大社会学系刘能教授的“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一课,2个小时的课程,刘教授从几个方面讲解了社区工作的心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能力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所面对的目标人群也日益多样化,他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也很大,有很多都面临独特的社会心理危机,所以社区工作者面临的工作情境也是多样化,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者本身也都有社会心理疏解和社会心理保健的需求。所以社会治理模式也需要随着目标人群,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化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管理和控制为主到多元主体参与、从硬治理到软治理,或者从刚性治理到柔性治理,命令到理解;从强制到社会劝服。社区工作者要时刻不断的保持学习状态,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政策,精准帮扶,服务于各目标群体。

                                                          ——中关园 司艳红

聆听了北大社会学系刘能教授分享的《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心理能力建设》,感到受益匪浅,感受到国家、政府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视及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迫切性。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社会工作者是助人的、播撒阳光的使者,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心理素养和在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是社会工作领域重要的一环。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用健康的身心服务好人民,用健康的身心推动社会更稳定和谐的发展。

                                                              ——中关园 甄静婵

刘能老师讲座内容主要在为我们社区工作者缓解防疫工作压力。刘能老师分别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情境、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现实、社会工作者心理能力建设的方向和可能途径几个方面做了精彩讲解。听完刘能老师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通过上课我获得了很多缓解日常工作压力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一些技巧。这对当前疫情工作比较繁重的情形下非常有帮助,我会把刘能老师上课所讲的东西运用到今后日常工作当中去。为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关园 王玥

刘能教授从理论和实例方面为缓解社区工作者防疫工作的压力做出了指导。我知道了第一要对自己好一点:抑制负面心理暗示引入正面积极心理暗示 。第二有时候也可策略性地降低自我目标和期待,或暂时改变工作节奏:休假的重要性,或申请组织的理解和帮助。通过培训,我觉得自己应该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理健康。这是一次非常实用讲座,希望街道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减压方面的课程。

                                                              ——中关园 赵钧

刘能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讲座内容贴近工作,通过案例分析让课堂讲授的方法更加生动、让内容更加容易理解,也让我们社区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有了借鉴。这样高水平、高质量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将会将自己在课堂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让我们服务的社区变得越来越美好!

——畅春园社区 张彦艳

 

(供稿:社区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