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燕园街道办事处!

纸短情长,太极拳进社区工作获居民高度评价!

  5月26日上午,第一届燕园街道太极文化节暨第九届北京大学太极拳交流赛(选拔赛)在燕园街道太极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国际武联原秘书长、中国武协主席、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耀庭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燕园街道七个社区的15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太极拳深受燕园街道广大居民群众喜爱,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赛后,很多居民给燕园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写信,高度评价此次活动,对燕园街道和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联合开展太极拳进社区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和衷心感谢。

  ♦畅春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馨铭:

  看了我们太极队队员的参赛心得,我十分感动,也备受鼓舞。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王东敏博士和谢海江教练的带领下,在文组员王翠娜的热情组织下,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燕园老人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精益求精的学习观、常怀感恩的处世观。

  让我更欣喜的是元培先生大力倡导的“兼容并蓄”精神在这支太极队也有非常接地气的诠释。这支队伍包括畅春园的老业主、新租户,以及已搬去肖家河多年的前邻居。他们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地方习俗和锻炼习惯,有时也会意见相左,但是都不妨碍他们以一个完整的团队形象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队员们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勾勒出畅春园人“和谐、平等、友善”的标签。

  感谢燕园街道社建办对此项目多年的付出投入,也感谢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的坚持,让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享有国内顶级体育健身指导,帮助我们坚定地向积极老龄化社区迈进。

  ♦燕北园社区居民 白秀红:

  在这夏日炎炎、繁花似锦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届燕园街道太极拳暨第九届北京大学太极拳交流赛(选拔赛),感受颇深。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是集文化、健康、武术三种属性融合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作为一名入门不久的新成员,能够参加本次比赛,我感到非常幸运!团队的温暖、包容和鼓励使我充满了自信,让我义无反顾,轻装上阵。

  本次比赛,我们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深感欣慰!感谢上级组织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感谢社区的鼎力支持,感谢谢海江老师言传身教、不厌其烦的悉心教导,感谢各位拳友的同心协力。

  我要以本次太极拳比赛为契机,深刻领悟太极拳的核心要义和文化精髓。勤学苦练,虚心请教,向老师们学习,向拳友们学习。相信神奇的太极拳,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让这份正能量从我们身边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太极的魅力,让太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畅春园社区居民 武秀琴:

  第一届燕园街道太极文化节暨第九届北京大学太极拳交流赛已圆满结束。我从零基础加入畅春园太极拳队,到参加这次活动,比较顺利地和队友们完成了比赛,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感恩”。

  第一,感恩畅春园社区居委会。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居委会组织成立了畅春园太极拳队。队里成员以老年人居多,居委会利用有限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对太极拳队活动给予最大的支持。大家身体得到锻炼,免疫力得到提高,身体越来越好。大家在一起学练太极拳的同时,心情更加愉悦,精神焕发,信心满满。我们忘记了年龄的限制,忘掉了不愉快的烦恼,在学习之中,不但学习了拳法,更丰富了太极拳的各方面知识,大家收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成就感。居委会给大家提供的太极拳活动平台真好。

  第二,感恩教练谢海江老师。谢老师是太极拳资深教练。给我们上课比起给学生上课区别太大了,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谢老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敬佩。另外谢老师教学中没有因为我们年龄大而敷衍了事,对大家放松要求,体现了谢老师的敬业精神。更可贵的是谢老师在教拳技的同时给大家讲解太极历史文化、太极精神等等,丰富了我们对太极拳的了解,增强了我们学好太极拳的信心。

  第三,感恩畅春园太极拳队。我在队里是个新兵,零基础。自从加入队伍后,得到了所有老师各方面的帮助。动作不会做时,大家都耐心地教我。遇到困难时,都给我无私的热情帮助。尤其是为了提高学练效果,争取更快进步,谢老师和王老师想出妙招,两人一组轮流到前面表演。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常老师经常给我补课加练,看到常老师累得满头大汗,我心里真的特别不好意思!没有常老师的帮助,我练拳信心是不足的。这次参加比赛,虽然我做得还很不好,但能跟下来取得这一点点的进步,是与大家对我的宽容和无私的帮助分不开的。我感恩队里所有的老师们!是你们的关心帮助,让我产生了一定要学好太极拳的决心和信心。我会继续努力,向大家学习。

  结束是新里程的开始。让我们共同继续努力加油。下次比赛,更上一层楼!

  

  (供稿:社区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