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燕园街道办事处!

蔚秀园社区美乐合唱团:唱出无限夕阳美

  蔚秀园社区美乐合唱团团长张德军,退休前在劳动局工作,今年66岁的她精神矍铄,每次团里有练习,她忙前忙后联系老师、团员,课上习惯坐在后排的她时常站起来看看学习进度,遇到困难了,总会用带点江西口音的调子说:“我们团员都没问题!”

  合唱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乐器,只要有简单的条件,如场地、伴奏、电子琴,就可以排练。在居委会的协调下,这群平均年龄68岁的团员们,每周四相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练习歌曲,“大家聚在一块唱唱歌,心情愉快了,身体健康了,就是最好的。”这是他们常挂在口头的话,也是团里一致认可的理念。人老心不老,总是轻盈、快乐,歌唱两个小时仍精气神十足,团员们有时私下聊着天也会忍不住唱起来,这种热情乐观的态度常常让人忘记他们的年龄。

♦不老的合唱团,要用心更要专业♦

  美乐合唱团有三十多位团员,退休前有教师、政府机关公务员,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人,还有个体户等,年龄跨度从57岁到77岁,除了担任伴奏的钢琴老师以外,普遍缺乏音乐基础,随着合唱团的发展,大家不满足于只是单纯地演唱,希望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使歌声更有感染性和表现力。

  在街道的支持下,除了孵化基地开展的培训课,社区还申请到了海淀区文化馆的声乐课。近期,团里正跟着文化馆的代课老师彭宇翔学习《祖国万岁》,为参加九月份海淀区第十六届文明市民艺术节的唱歌比赛做准备。坐在后排高音部的王秋荣兴致颇高地说道:“从五十年代出生到现在,我们经过了很多风风雨雨,这首歌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比较深刻。比赛临近国庆节,也正好有庆祝之意,只是唱起来确实有难度。”

  彭宇翔在采访时也谈道:“受身体机能影响,这首歌的高音对老年合唱团来说是一个挑战。”排练课上,他从咬字、气息到节奏等逐一教起,两百多字的歌词,大家反复唱了很多遍,有时一句“为你祝福”就得打磨数十次,团员们却乐此不疲。休息时,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讨论,“为什么高音上不去?”“这里是不是再慢点?”临下课,张德军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要求在家自主练习,下次排练时要挨个演唱过关。“我们年龄都大了,学习能力和身体条件确实不能和年轻人比,但至少我们一定要做到努力。”她解释说。

♦群“音”荟萃,声音里的社区温度 ♦

  今年北京的夏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7月10日,合唱团每周四例行上课的日子,雨水却绵延不绝,考虑到出行不便,居委会和团长、老师等几经沟通,最终决定将课程延后。即便如此,仍然有身体良好、热情不减的团员自发前来练习,有的撑着伞徒步而来,有的乘坐公交地铁辗转而至。小小的实践站里,不同音色在此汇聚,悠扬的和声此起彼伏,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传来:“ 怀抱幸福的阳光走向天安门,放歌吧,亲爱的朋友……”

  平时训练日,实践站内的白板上工整地写着歌曲的简谱,团员们手捧歌词本,按声部分开列坐。钢琴声如溪水漫过琴键,大家的目光不时聚焦在钢琴老师焦瑶身上。这位今年刚从学校退休的音乐老师,是加入团里的“新鲜血液”,正值密集排练期,家人却生了病,她忙里忙外,未曾因此耽误团里的练习。张德军过意不去让她以家事为紧,她总是温和而坚定地回应:“我现在有什么事,还有亲人帮衬着,只要我能腾出时间,我就一定来。”

  团里需要照顾家人的还有其他老师,例如75岁的马国华,老伴有多种基础病,需要贴身照料,不得不缩小自己的活动圈子,但仍然保留了唱歌空间。从53岁到75岁,二十多年了,她说对合唱团的感情很深:“刚退休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合唱团一成立,我就报了名,加入之前彼此都是街坊邻居,虽然认识,但没有现在感情好。因为氛围好,唱歌的时候感觉很轻松。”

  坐在低音部的刘鑫泉,77岁的年纪,在合唱团里属于年纪较大的歌友,因为要照顾孙子搬到了丰台住,合唱团训练的日子他得六点起床,路上常常要花三四个小时。“只要没有什么困难,身体没问题,我就来参加。”问到为什么喜欢来唱歌,他中气十足地说:“年轻的时候就爱唱,不过没有时间。现在唱歌既能陶冶情操,也能给老年生活增添乐趣。我们团常常出去表演,大家互帮互助,谁有问题了都会搭把手,我觉得很好。”被老人们唱歌的态度打动,彭宇翔每到上课这天,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达社区,本该十一点结束的课也愿意教到十一点半。“越到后面我越舍不得走,”他感慨道,“他们上课特别让我留恋。”

♦因爱而歌,传递和谐之声♦

  这支成立于2002年的合唱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过艰辛和困难,也品味过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买服装、买花、买道具这类经费有一部分是我们卖废品得来的,这样既环保,又缓解了压力。”张德军回忆过往时说道。在一批热爱歌唱、乐于奉献的老同志组织下,团队有独唱、小合唱、大合唱、无伴奏歌曲、戏曲等,有红歌、也有情歌,有民族音乐、也有流行音乐,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曾多次到社区、街道、学校、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参加过海淀区文明市民艺术节、海淀万人合唱季系列活动、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等。

  唱歌对他们而言不只是退休后打发时间,也是展现自我的方式。“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想展现自己,如果不让演出还不乐意呢。”一位团员笑着说道。哪怕只是社区邻里间的小型联欢,能站上舞台亮一嗓子,便感觉自己还有用,心里也高兴。谈到九月份即将到来的比赛,张德军乐呵呵地说:“比赛我们很有信心,有专业的声乐指导,有社工的陪同帮忙,有准备充分的歌曲,有服装有乐器,有伴奏有指挥,我们团员都没问题!”

  合唱团不仅为银发族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奏响社区自治的协奏曲,除了用歌声传递欢乐之外,这群活跃的老年人半数以上都是社区志愿者,长年参与环境卫生、巡逻值守、邻里救助、隐患排查等志愿工作,热心地守护着家门口的烟火气。马国华担任楼组长已有三十多年,始终如一地主动打扫着楼道清洁,她说:“用歌声进行公益演出是回馈,用双手开展劳动卫生也是一样的,就是小家和大家的关系。”

  “绽放满天的礼花,看梦想腾飞,欢乐吧,青春的年代,今朝更美……”他们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将“夕阳红”的精神展示给了更多观众,祝愿这些壮心不已的老人生命更加灿烂。

  (供稿:党群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