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入微”处 幸福“稳稳的”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9
社区里休憩的长椅与花坛
闲适漫步的道路与广场
万家灯火间的社区角落
串联起家家户户的日常
……
老旧小区的一点一滴
扮靓着社区运行的活力
贴近着群众的日常生活
是最具人间烟火味的民生画卷
炎炎夏日里
燕园街道通过一项项改造工程
于“细微”处唤醒新活力
撬动家园精细化治理
让宜居体验升级
♦广场空间巧改造,提升功能换新颜♦
在中关园社区,清晨的阳光静静地洒落在小广场上,一幅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活画卷,在这个九月初刚刚完成改造的广场上徐徐展开。
孩子们在柔软的塑胶区追逐嬉戏,老人们在小广场健身、跳舞、下棋,几位相熟的邻里坐在长椅上唠着家常,步行道上居民们三三两两散步锻炼,其中一对年过九旬的夫妻相互搀扶着缓缓前行,成为一道温馨的风景……“看到小广场变了样,心情也舒畅多了,每天都带孩子来这儿玩!”每天放学后都会带孙女来儿童区玩的居民笑着说。
中关园社区是老旧社区,南北两个园区共用北区一个居民活动广场,自建成以来,虽然陆续有局部改造提升,但未曾整体翻新。随着社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居民活动热情的逐步提高,广场硬件设施的短板愈发凸显。“在多次居民活动和居民议事会议中,都有居民反应广场路面存在坑洼、功能分区不足、设施散落不均等改造诉求。”居委会主任说道。
(改造前)
运用“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经过前期征集意见,多方会商后最终确定了整改方案。6月,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三个月里,重新铺设地面近1200㎡,将高低不平的地面重新找平,优化功能区域划分,提升儿童活动场地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1984年入住中关园的吴老师,每天都会到广场打太极,她说道:“老年人腿脚不行,原来地面不平且地砖有棱角,在这儿活动心里老不踏实,现在改造后既干净又平整还漂亮,打拳、跳舞、活动都放心多了。”
广场地面更加宽敞平顺
塑胶地面铺满儿童区,为滑梯、跷跷板等器材筑牢“安全垫”
新建步行道路优化了广场的连通性,成了健步走的舒适路线
除了地面改造,硬件设施也迎来“升级”:健身架、旧座椅重新规划位置,新增设长条座椅,让居民在此能够舒适休憩、自在锻炼;广场里的宣传栏、党建宣传小品、标识牌重新布局,让内容更清晰;原有的绿化带进行改建,既保留了绿意,又让广场视线更通透;裸露的土地上补种了各色花卉,待花开时节,将成为社区里的一道风景线。
改造期间,常有居民绕着施工围挡张望,碰到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询问进度:“啥时候能弄好呀?”这些期待的目光,成了推动改造顺利推进的动力。9 月初,施工围挡正式拆除,崭新的广场一亮相就“圈粉”无数:当天,不少小朋友在儿童活动区玩耍;早晚时分,绕广场一周的步道上满是健步走锻炼的居民;坐着聊天晒太阳的居民自在惬意;社区太极队第一次在平整的广场上练拳,不用再迁就场地大小,动作舒展又整齐。
除旧布新,让空间焕然一新,局部“手术”,激活区域活力,新生广场的“首秀”同样精彩纷呈。9月13日晚,社区联合北京大学京昆社举办了戏曲晚会,居民坐满广场,听着婉转的唱腔,不时鼓掌叫好。次日,一场汇集了修车、理发、法律咨询等二十余项服务的便民活动热闹开张,南北两个园区的居民齐聚一堂,久违的便民服务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社区温情。“社区作为‘家’的延伸,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倾听民声,让幸福生活在家门口不断延伸、升级。”居委会主任表示。
♦修缮道路解民忧,共筑平坦“安心路”♦
在燕东园社区北区角落,7甲楼静静地伫立着。体教部退休的李老师,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四十余年,楼下的每一块砖,都印刻着他匆匆的足迹。然而,不久前的一场中风,让他与这条熟悉的路“较上了劲”——“脚不方便,老被绊脚”。
(改造前)
李老师的无奈道出了许多老年居民的共同心声,这个位于园区角落的楼栋,随着岁月流逝,楼下的路面也逐渐“上了年纪”,变得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磕绊,成了居民们心头的一块“疙瘩”。大家担心,在园区日新月异的改造中,这个“角落”会被遗忘。对于居民的诉求,街道和社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实地走访,收集并梳理住户的意见,经过多方协调,将此处改造提上申请议程。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街道相关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与施工方多次到现场,逐处勘察路面状况,精准划定改造范围。此后,从路面材质的选择到施工流程的安排,各方围绕修缮细节展开反复协商和论证。
改造的夏天,火热而有序。施工前,社区特意提前通知了可能受施工影响的住户,让大家做好准备。居民韩老师得知消息后,满心欢喜地说:“这真是在炎热的夏天给7甲楼居民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改造后遇雨不积水,出行也能更顺畅!”崎岖坑洼的老旧道路,逐渐焕发出崭新的容颜:原有的大方砖路面被拆除,平整的沥青混凝土覆盖了坑洼,自行车棚范围内的地面重新铺设了透水砖,建筑散水也得到了修复,新改造的车棚整洁又美观。
考虑到部分老师需要轮椅出行,还特意对单元出入口进行了优化,增设了平缓的无障碍通道,加装了结实的护栏,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当李老师的爱人推着轮椅,平稳地走过新改造的路面时,忍不住连连称赞:“这次改造做得非常好,用着特别方便,真是太感谢社区和街道了!”园区老住户栗老师更是难掩喜悦,特意创作了一首打油诗:“环境升级变美好,居民进出方便了。平平整整步道好,雨季连连不粘脚。大家点赞更是好,多年盼望今做到!感谢居委和街道,实事好事都做到!”
从“烦心路”到“舒坦路”,从“旧场地”到“幸福圈”,小小的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人心。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中,街道也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多方力量、汲取多元智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需求。
(供稿:党群工作办公室)